在跨境电商的浪潮中,有人选择观望,有人则勇敢入局。刚过完国庆,我们采访到了一位已经在一些跨境平台和独立站上取得不俗成绩的卖家——李先生。他从零起步,经过几年打拼,店铺月销突破百万。以下是访谈实录。

问:您最初是怎么进入跨境电商的?
答:2018 年的时候,我还在一家传统外贸公司做业务员。那时外贸订单越来越难拿,利润也被压得很低。我偶然接触到亚马逊,发现有同行通过跨境电商直接把产品卖到美国,利润比外贸高很多。于是我下班后开始研究,先注册了一个小号,卖一些轻小件的家居用品。
问:刚开始做的时候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答:一是资金有限,二是经验不足。那时候我没什么广告经验,产品上架后几乎没有流量。为了出单,我只能不断调低价格,甚至几乎不赚钱。最难的时候,我一个月只卖出十几单,还被家人质疑是不是在“玩票”。
问:是什么让您坚持下来的?
答:第一单的成就感。虽然只赚了几十块钱,但让我意识到:在地球另一端,有人愿意为我的产品买单。那种感觉很奇妙。后来我加入了一些卖家社群,看到别人通过选品和广告做起来,我就觉得自己也可以。
问:您什么时候迎来转折点?
答:2019 年我辞职全职做跨境电商,开始系统学习运营。那一年我选中了一款厨房小工具,投入了大量时间做关键词优化和广告测试。三个月后,这款产品月销突破 5000 单,利润率保持在 30% 左右。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跨境电商能养活自己”。
问:您怎么看待“铺货”和“精品”的区别?
答:我一开始是铺货,靠数量博出单。但后来发现,铺货模式越来越难,广告成本高、竞争激烈,利润被压缩。于是我转向精品模式,专注于少量产品的优化和品牌化。比如我会和工厂一起改良产品设计,增加差异化功能,再通过品牌故事和包装提升溢价。
问: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您有哪些经验?
答:供应链是跨境电商的核心。刚开始我经常被工厂“卡脖子”,要么延迟交货,要么质量不稳定。后来我固定了两家长期合作的工厂,并且签订了严格的质检标准。物流方面,我一开始用直发,虽然成本低,但时效差。后来逐渐转向海外仓,虽然资金压力大,但客户体验提升明显,退货率也下降了。
问:您是现在主要做哪些平台?
答:我最早只做美国站,因为流量大。但后来我发现竞争太激烈,于是尝试了东南亚的 Shopee 和 Lazada,现在主要是独立站。
由于国庆刚上班,李先生比较忙。采访不得不暂停。
跨境门总结
李先生的经历告诉我们:跨境电商不是一夜暴富的捷径,而是一场长期的修炼。只有不断学习、敢于尝试、持续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