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做跨境电商最难的是什么,我不会说选品、不会说广告,我会说——活下来。
我是2019年开始做外贸的,最早是帮朋友跑阿里国际站,后来自己注册了TradeKey账号,想着试试B2B的水。第一年几乎没什么询盘,产品图是从工厂拿的,标题也就是“High Quality Product for Export”,现在回头看,简直像没想活。
第一阶段:没人理我
- 产品图太糙,买家看都不看。
- 详情页没参数,客户问三句我就懵了。
- 报价随口报,不是亏就是被嫌贵。
- 询盘来了不懂跟进,发完报价就等,等着等着就没了。
那时候我以为电商是个“注册就能接单”的平台,后来才明白,它是个“你不主动就没人看你”的地方。
第二阶段:开始有单
- 我重新拍了产品图,白底、高清、加水印。
- 详情页每个参数都写清楚,交期、包装、MOQ都标出来。
- 报价用PDF做模板,客户一看就觉得专业。
- 询盘来了我会在48小时内跟进三次,客户不回我就换角度问。
第一个客户是来自尼日利亚的,他下了一个3000美金的订单,付款用的是T/T预付30%。我记得我发货那天晚上没睡,怕出问题。货到了之后他给我发了一个“Thank you brother”的语音,我听了五遍。
第三阶段:开始踩坑
- 有客户拖尾款,货到了不付钱。
- 有客户拒收,说包装破了,物流不赔。
- 有客户下单后消失,我备了货只能清仓。
- 有客户说要样品,拿了就没下文。
我开始建立黑名单,开始要求首单必须预付,开始拍装箱视频,开始在合同里写清楚退货条款。我不再相信“客户都是好人”,但我也不把客户当敌人。
现在的我
- 每周更新产品图和关键词。
- 每月复盘询盘转化率。
- 每个客户都建档,记录沟通节奏和付款习惯。
- 每次发货都拍照、存档、同步运单。
我不敢说我做得有多好,但我知道我比三年前的自己靠谱多了。电商不是一个“等客户”的平台,它是一个“你要先动”的地方。
跨境门总结
做跨境电商,不是靠运气,是靠细节。你拍的图、你写的参数、你发的报价、你回的邮件、你处理的售后,每一步都在决定客户会不会再回来。真正的生存,不是你有没有订单,而是你有没有能力把客户留下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